新文科实验室杨庆媛教授等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上发表题为“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omestead-cultivated land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China: A farmer perspective”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YJC7901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启动项目(SWU-KR23003)、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WUB24034)的资助。
全球约45%的人口继续居住在乡村。随着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已经发生重构,对传统乡村地区人地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宅基地-耕地系统”是乡村地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农户生存发展的生产生活功能。“宅基地-耕地系统”发展作为大多数国家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关注的重点,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地区的空间扩张和乡村地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尤其在中国小农经济背景下,“宅基地-耕地系统”是农户赖以生存的基础,宅基地和耕地的利用情况象征着农村的发展。长期城乡二元制和“城市化倾向”政策下部分乡村发展管理和政策的不足,导致了城乡分化、人地分离的矛盾,因此,中国的宅基地和耕地发展面临比国外更复杂的问题。尽管研究学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宅基地和耕地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后续土地利用转变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国家、省和市(县)尺度研究宅基地和耕地的空间形态研究二者的耦合特征的成果较多,但从村域微观尺度上对宅基地和耕地隐性形态的耦合研究较少。
三峡库区具有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发展背景,自三峡工程实施以来,库区移民政策的实施使得宅基地和耕地向较高海拔迁移,对区域“宅基地-耕地系统”进行了重构;高山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宅基地和耕地原有的空间关联;民宿的发展改变了宅基地和耕地空间利用的格局,库区的“宅基地-耕地系统”在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下产生了新的变化。库区内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于“宅基地-耕地系统”,特殊的生态区域使得该地的人地关系备受关注,而农户作为“宅基地-耕地系统”运行的微观主体,农户的行为选择对系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农户视角作为切入点,基于显性、隐性结合的角度对“宅基地-耕地系统”的多维耦合开展研究,旨在为区域村庄规划、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及提升策略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格式:Zhou, L., Su, K., Yang, Q., Bi, G., Chen, H., 2024.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omestead-cultivated land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China: A farmer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11, 10338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rurstud.2024.103383
文|周璐璐 审核|马寅华 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