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实验室孙平军教授等在《地理学报》上发表题为《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的地理认知与治理逻辑》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7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1XJC790010)的资助。
伴随全球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的收缩型城市给传统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城市-区域规划范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基于各国经验探寻收缩城市治理的共性规律、实现城市收缩的本土化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
东北三省是中国人口流失最为严重、收缩城市最为集中的典型代表区,当前已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区域性城市收缩现象,如何理性认知与妥善处理这种区域性城市收缩现象(或问题),成为新时期全面落实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全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与全方位东北振兴中拟重点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据此对其展开了逻辑思辨与实践探讨,首先,基于城镇化语境对区域性城市收缩本义内涵进行逻辑思辨,同时以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综合评判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的合理性;其次,从区域空间关联“拉力”作用、区内城市收缩“挤出”作用和交通、通讯技术发展源于降低要素流动成本的“催化剂”作用3个层面探讨了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的生成逻辑;最后,立足市场主导的精明收缩论和政府主导的活力再生论治理逻辑,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效率与公平、全面安全观”治理目标的导向下,对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的治理模式及其治理策略从尺度异质性、发展语境关联性、要素差异化与多学科交融的视角展开了系统梳理。研究表明,区域性城市收缩是对传统城市收缩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其治理模式与治理策略的选择更多聚焦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落实;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不能再单纯地将其看成是一个人口外迁的市场经济规律,背后夹带的“市场失灵”已经严重影响了东北高质量发展。
引用格式:孙平军, 张可秋, 曹乃刚, 刘菊. 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的地理认知与治理逻辑[J]. 地理学报, 2024, 79(8): 1918-1939.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408003
文|孙平军 审核|马寅华 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