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实验室孙平军教授等在Cities期刊上发表题为“Does the digital economy catalyze the emergence of urban shrinkage? —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cities”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1XJC790010)、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专项基金(SWU2209223)、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SWUPilotPlan031)的资助。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场所经济”逐渐被以资本、技术、市场与创新为核心的“流动经济”所替代,世界城市也由此出现了两极分化,期间出现的日益普遍的城市收缩现象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数字经济作为信息科学和信息化带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流空间背景下,数字经济将打破制度壁垒和资源阻塞的壁垒,降低发展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成本,其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对2011-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城市收缩从南到北呈现“高-低-高”的趋势。此外,数字经济通过催化人口、技术和资本要素的流失,显著加速了城市收缩。最后,数字经济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类型差异,非东北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强调,经济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居民福祉。因此,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对“市场失灵”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关重要。
引用格式:Zuo Li, Li Yao, Meimei Wang, Guoen Wei, Pingjun Sun*. Does the digital economy catalyze the emergence of urban shrinkage? —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Cities, 2024, 10536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24.105363
文|孙平军 审核|马寅华 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