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实验室孙平军教授等在《地理研究》上发表题为“收缩城市韧性:收缩效应诊断及其传导路径研究——来自中国东北的实证”的研究成果。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专项基金和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资助。
韧性是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收缩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与增长相异的一种新现象,呈现出人口等发展要素外流导致总量减少及其效应耦合的综合特征,这种现象是否会对城市韧性产生影响、如何影响,成为城市韧性建设中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本研究基于逻辑思辨与比较归纳分析,以中国收缩城市最为集中和典型的东北地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北城市韧性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两极分化现象;收缩会对城市韧性产生影响,且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收缩负效应;收缩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存在维度异质性和路径传导性;收缩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本质是收缩引致城市GDP、城镇常住人口及其中间变量(地方财政税收等)的动态变化与交互作用,进而呈现出对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保障能力产生影响的结果反馈,在揭示城市发展收缩效应时应立足于“收缩与收缩城市”本义去深挖。本研究是对现有城市韧性、收缩城市及其耦合研究的有益扩展与延伸,既为其他相关收缩效应研究提供了一个普及性的研究范式,也为进一步开展收缩城市及其韧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引用格式:孙平军, 曹乃刚, 张可秋, 卢铭沁. 收缩城市韧性:收缩效应诊断及其传导路径研究——来自中国东北的实证[J]. 地理研究, 2024, 43(5): 1107-1125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230724
文|曹乃刚 审核|马寅华 孙平军 王成